尽管知道“杨槐”并不是这样写的,但是还是喜欢这样的写法,虽然错误。这些天受外界的干扰太大了,加上自己也想的太多了,心情也时不好时不好。 另外好想去天津尝尝“猫不闻”。
——按
可能卫斯理的小说看多了,喜欢谢东西开头东拉西扯一些心之所向的事,取名叫做“编者按”。觉得这样挺好玩的,就像高中同桌写作文老喜欢写“题记”,老师却极其不推荐写“题记”一样刺激、有趣。 晚上去食堂求生存时,发现门口有俩老夫妻卖自家酿的蜂蜜,35元两瓶,共两斤,很是厚道。就买了两瓶,一瓶枣花,一瓶当然就是“杨槐”啦。提到“杨槐”,就不得不说起大学前两年的一些生活。
因为大一的时候就和好多师兄、师姐一起混。早晨每天晨读、锻炼身体,晚上学习普通话,周六集体学习,放假的时候去收学生不要的物品拿来义卖。最为震惊的就是当时收来许多衣物。当时自己和一位女同志就负责4号公寓收集来着。什么锅儿鼎罐,瓶子鞋袜,棉絮衣服统统收下,最后堆成了好几座小山。
出于公益性质,到“跳蚤市场”最后每件仅仅1元就卖了,而且引来相当疯狂的抢购。搞得旁边的“跳蚤”生意十分冷清,那个场面真是红火。自己也是那时第一次当着大家的面,讲自己也完全不懂的“形而上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很大胆。记得小兰的评价就是“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否名副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然而回忆确实如此美妙。顺便提一句,集体学习就是一个人准备一个星期,当一回“老师”,将学到的东西给大家讲解,时间一节课。
另一个参加的活动就是卖蜂蜜了。也是师兄自己养蜜蜂自己酿的蜜,尝过之后感觉真的和超市里的完全不一样。因而在大二、大三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早晨必定喝一杯蜜汁儿。过后一直忘了!卖蜂蜜的时候完全不懂事,记得摆摊的时候还被城管给抓了,同行的女生就和城管大吵起来,一个字形容,泼辣。现在都知道平时看起来很弱小的一个女生在关键时刻能迸发出如此的能量!反正都是关于体验生活的,蜂蜜卖了多少没有记住,自己一瓶也都没有卖出啦。
期间来了一对外国情侣,有点想要买的意思,无奈语言不通呀,自己当时英语也不好,就没有搭上话。可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洋人吧。最后记得还是小兰和洋人愉快的谈起来了,最后成了。期间听懂洋人的问题“有没有添加农药之类的”,还有什么“花期什么时候”等等。事后回学校专门查了这类的英语词汇,准备下次有机会的时候可以显摆显摆。不过后来各种原因就没有去第二次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顺便提一下,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提到蜂蜜“化腐朽为神奇”之类的说法还是非常在意,大家有兴趣可以查证是否属实呢?
还有就是和他们去某个学校听钱学森的关门弟子讲“控制论”,学校虽然忘记了是什么,但是老先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神情却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回来大家都比较兴奋,作为理科生的我也仅凭自己的一点微薄的知识和他们谈论火箭发射、变轨、弹道之类的知识。以至于三年后我准备考《控制与系统工程》研究生,不过研究方向挑了和OCR比较相关的。期间也拜读钱老的《工程控制论》。也大力推荐学校图书馆购买《工程控制论》的上册,可惜现在都没有回音。
还有就是和他们一起去故宫打太极拳啦。不多说了,纯粹打酱油性质的,主要是陶冶身心的。那时大家都很有朝气,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先生也生龙活虎、学识渊博,仙风道骨头,令人敬佩。